2019年10月28日下午4:00,长江生态公益讲坛首站暨河海大学江豚保护志愿服务基地成立仪式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行政楼一楼会议室隆重开展。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丁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王成友副研究员、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盟先生、副秘书长徐萌女士、白鱀豚基金会项目负责人邓晓君女士、开云竞猜(中国)有限公司官网院长齐义泉教授、海洋生物系主任赵哲教授等出席活动,会议由学院党总支王永芝书记主持。
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对于长江生态保护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进一步提高江豚保护宣传成效,给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平台,引导广大师生参与长江江豚的宣传与保护,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南京长江江豚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盟先生同开云竞猜(中国)有限公司官网院长齐义泉教授共同签署了河海大学江豚保护志愿志愿基地协议,并完成了揭牌仪式,双方建立长期的合作联系,共同为长江大保护助力,给“微笑天使”江豚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签约仪式结束后,长江生态公益讲坛首场报告正式开始。王丁研究员做了题为《长江江豚保护40年:科学探索、进展和未来方向》的报告,王成友副研究员做了题为《因为珍稀,所以珍惜——保护长江“大鱼”中华鲟》的报告,约200名在校大学生聆听了报告。
王丁研究员介绍了长江江豚的生活习性、濒危程度、对江豚采取的保护措施等,使师生认识江豚、了解江豚并鼓励人们参与到江豚保护中来。他指出长江江豚是长江里仅存的鲸类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世界仅存1000多头,比国宝大熊猫还要稀少,经过长期的努力,长江江豚保护技术体系已基本完备。长江江豚保护是“长江大保护”的有力抓手,王丁先生展望了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未来前景,呼吁更多人参与其中,并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生态保护的硬仗。报告期间王丁博士还分享了很多他和同事在进行物种保护工作时的亲身经历。长江江豚的微笑一定能永远留在长江家园,长江也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此次报告围绕江豚这一比大熊猫还珍稀的动物展开,引发了到场老师和同学们的广泛关注。报告结束后,师生就相关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见解,王丁先生耐心地一一解答。王丁先生对我校积极推进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王成友副研究员针对中华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中华鲟种群自白垩纪延续至今,已历1.4亿年,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经历了长江的形成和变迁,也见证了恐龙的繁盛与灭亡。中华鲟被誉为“水中国宝”,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近年来,受水利工程、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不仅珍稀特有物种全面衰退,白鱀豚功能性灭绝、白鲟野外绝迹,中华鲟极度濒危,就连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从长江中消逝。
河海大学江豚保护志愿服务基地的建立,为我校与南京江豚保护协会深入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将进一步推动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发展,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助力“长江大保护”,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