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川阔步之行,冰与火迭奏之歌——17级海洋地质学生开展宁镇地区地质综合实习

发布时间:2020-10-20浏览次数:1335


2020103日至108日,在学院王毛毛老师、孙高远老师、闫兵老师以及谈明轩老师的带领下,17级海洋地质方向师生19人到达南京-镇江一带(宁镇山脉)开展为期6天的野外区测实习。本次实习在凸显学院专业特色之上,进一步完善了实习线路与教学内容。为使同学们在巩固课本所学知识之上,拓展相关地质背景,从而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地质知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和工作作风。

宁镇山脉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下扬子区,位于华南板块东北部,其震旦系-第四系地层发育齐全,是部分地层单元的命名地,如幕府山组、金陵组、栖霞组、龙潭组等等。该区域不仅记录了整个下扬子的地质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海陆变迁、沧海桑田的资料库。以宁镇山脉地区作为地质学野外教学场所,实乃理想之选。

在这六天的时间里,同学们相继到达汤山石门埝水库、紫金山、南京园博园、棒槌山、汤山矿坑公园和句容宝华山等具有典型地层发育特征的地区进行踏勘与地层剖面实测工作。自古生界奥陶系至中生界侏罗系,寸步踏行只需六天,仑山象山已过亿年。历史让岩石有了温度,而观察与思考让每一位同学成为透过表象去感知、延续温度的伯乐。

一、风雨兼程,再续前缘

3号一大早,天气预报显示可能有雨,晨曦未现,同学们已早起出发,拉开了野外实习的序幕。同学们在石门埝水库(原古泉水库)重温三点定位,熟练掌握在地形图中通过周边高点位置来进行定位。

1石门埝水库区测大队

 

天公不作美,还是碰上了阴雨连绵,然而伴随着泥泞的道路和萧瑟的凉风,依然挡不住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本着河海人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作风,地质三大件照常安排上了!

 




虽然是第二次来到湖山地区,针对同一套地层,同学们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更为精细地进行地层分层记录与标本采集,并结合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等新知识,对地层构造、沉积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同是下雨天,同是一条路,我们却走出了别样的风景。

 

二、品毓秀紫金,探人工奇峻

有了第一天的铺垫,同学们在分析剖面的过程中如鱼得水,老师们也非常耐心地进行引导与阐释。从紫金山山麓到顶峰,层理分明,露头可观。各种类型交错层理指示着河流沉积,不言而喻,这已然是地质人的共同语言。登峰不易,山顶大风施虐,却只带走了同学们的疲惫,在一览南京城壮丽全貌后,同学们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带着红色安全帽的队伍,十分醒目地出现在人工开采而形成的剖面前。这里,是还在建造当中的南京园博园。不管是具有珊瑚、腕足类生物化石的金陵组,还是含双壳类、蜓类化石的黄龙组,这里曾经活跃着众多生灵,未来也将以大自然的包容凭借园博园的姿态接纳更多的动植物。

 



 

汤山矿坑公园里,发育着大量的白云岩和灰岩,在分辨这两种岩性上,同学们也是下了不少功夫。还好一瓶小小的盐酸起到大作用,然而在是否剧烈起泡的现象中同学们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三、一把卷尺,丈量地球厚度

导线法实测地层是本次实习的重点学习内容之一。5人一小组,前、后测手,表格记录员、野外记录员,产状测量员,大家有条不紊进行着各自的分工。从刚开始的一步一试探,前、后侧手永远无法统一的方位角,直到最后总能一口报出对方的坡度角,默契在不断建立。如此长时间高强度的实测工作不仅是一次技能的掌握,更是一次团队协作与心理的历练。未来的路真希望始终有这样的前测手,向前走的每一步,都有你告知我前进的方向。

 


 

 

四、户外主题班会,畅聊人生规划

 

为期六天的野外实习结束后,在王毛毛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大圈,召开了一次暖心而又特别的主题班会。大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同学们往往会变得迷茫而不知所措。通过对每一位同学的未来计划进行深入了解,老师们细心诚恳地给出了作为过来人的看法与建议。老师们的鼓励让同学们合理规划,知天道酬勤,对梦想成真更具信心与斗志。


今年是特别的一年,在全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之下,原本定于在安徽巢湖开展的区测实习被迫调整到省内进行。虽然很遗憾实习内容有所删减,但在老师们的妥善安排下,完成了基本的学习任务。感谢老师们一路陪伴与教导,感谢同学们的刻苦认真,让本次实习得以顺利开展、圆满结束。

愿此次实习所收获的友谊,艰苦朴素的精神常在你我心间!